公司新聞
千佛墻廠家:這樣修行,是典型的盲修瞎練,空耗時光
初學者要做上根的學法弟子,首先必須要努力聞思,通過聞思,通過教證、理證而生起定解,有了定解,就為以后修行證果打下了基礎。
如果沒有定解,所依的見解都沒有,你怎么修法呢?你坐在那里,要么在無記的狀態(tài)當中,要么就是昏沉、妄想,這樣只是空耗時光而已。萬一修行出了偏差,甚至走火入魔,那就非??膳铝?。
所以,最初要聞思,如《楞嚴經(jīng)》中說:“從聞思修,入三摩地”,先聞,再思,再修,這是修法的次第。如果開始一點沒有聞思,馬上就來實修,這是非常危險的,從修行次第上講,完全是亂了次第。
現(xiàn)在,我們佛門中有許多人,沒有定解,只是看了一遍《金剛經(jīng)》,或者《心經(jīng)》,就說:“哦,原來般若智慧就是‘照見五蘊皆空’,‘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’,般若無非如此而已。”他以為自己知道了什么叫般若。
但是到修的時候,他坐在那里,要是能念《金剛經(jīng)》還算是好的,問題是他打坐的時候,《金剛經(jīng)》講的般若智慧空性的道理,一絲一毫都修不出來,因為他沒有定解,看了之后并沒有真正地理解。
解都做不到,內(nèi)心真正產(chǎn)生般若的定解的概念和影像,更是無從談起。所以,他坐在那里,看的《金剛經(jīng)》《般若經(jīng)》的道理都丟一邊去了,打坐跟這些沒有任何關系,這樣的話,基道果也就完全錯亂了。
我們所抉擇的基,所學的理論,是與修行結合在一起的,不能學是學了,修的時候跟它沒有任何關系,這樣修行肯定是有大問題的。
正如《廣論》里的一個比喻:“如跑馬時,先示其馬所應跑地,既示定已,應向彼跑。若所示地是此跑處而向余跑者,定成笑事。豈可聞思抉擇此事,若修行時修行所余?”比如賽馬比賽,要先把馬要跑的路線確定下來,比賽的時候,馬應該順著路線跑才行。現(xiàn)在跑馬的路線定下來了,但是跑馬的時候你去其他地方跑,那跑馬場這個路線有什么用呢?
同理,如果學的佛經(jīng)與你修行沒任何關系,你看佛經(jīng)有什么用呢?這樣修行肯定有極大問題??稍S多人并不知道這個道理,一開始學佛、修佛,一點聞思基礎都沒有,上來就干,這就是最典型的盲修瞎練,這樣修行是空耗光陰,甚至非常危險。
所以,最初要廣泛聞思,通過聞思樹立起正見來,依這樣的正見、依這樣的定解去修持,才是如法如理的修行。
——摘自仁禪法師《凈土教言講記》
- 上一篇« 萬佛墻廠家:寺廟地宮福位與陵園公墓的區(qū)別在哪里?
- 下一篇殯葬改革離不開寺院骨灰存放柜 »